以云端視角持續點燃消費熱情低空經濟加速起飛
從飛機一躍而下體驗跳傘樂趣,在直升機上俯瞰山河,于城市煙火中欣賞一場無人機燈光秀……近年來,我國低空經濟在政策利好與技術進步的雙重驅動下,迎來了快速增長期。科技賦能下,低空文旅從單一觀光向“吃住游購”全鏈條延伸。
應用場景多點開花
隨著各地低空文旅項目上新,低空經濟以云端視角持續點燃消費熱情,其中以載人直升機為主的低空觀光項目正從小眾體驗邁向大眾消費。重慶市巫山縣開通了直升機俯瞰長江三峽項目;江蘇省蘇州市開通了金雞湖、蘇州古城等低空觀光航線;安徽省肥西縣祥源·花世界旅游度假區正在打造空中賞花項目,為游客提供“空中觀花海,云端瞰江淮”的全新體驗……
賽迪顧問預測,我國低空經濟規模有望在2025年跨越8500億元大關,2026年有望達到萬億元級別。同時,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深度不斷拓展,不僅豐富了文旅業態,也帶動了餐飲、住宿等消費。
此外,大型無人運輸機研發制造、航空訓練模擬仿真研制、低空醫療及外賣配送等“無人機+有人機”一體化應急救援等低空經濟場景也已在一些地區開始開展。去年夏天,長城八達嶺段與外賣平臺開通無人機“空中走廊”,為長城上的游客提供防暑降溫、應急藥物等配送服務,據介紹,該無人機航線的開通將步行需30分鐘的爬升路程縮短成5分鐘坦途,既滿足游客需求也極大提升了緊急情況下的救援效率。
低空物流正在拓展即時送達的邊界,將“遙不可及”變為“觸手可及”。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航空物流分會統計,2024年,我國新開低空物流航線超過140條。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成都等多個城市開通了20多條快遞、外賣運輸航線,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。
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秘書長戴煒在2025中國互聯網大會低空經濟論壇上表示,在人工智能等新興數智技術的賦能下,基于深度學習算法的智能飛控系統,能夠實現無人機在復雜環境下的自主避障、精準定位與任務執行,大數據的應用幫助企業科學定制低空旅游線路、滿足特定需求的物流配送方案等,促進低空經濟市場的發展。
政策賦能行業發展
低空文旅的“騰飛”離不開政策賦能。今年,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》明確支持低空消費發展,各地因地制宜推出支持低空文旅發展的各項舉措。
2024年3月,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印發《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(2024—2030年)》,建設現代化通用航空先進制造業集群;中國民航局、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個部門分別在機場建設、城市數字化等領域推出相關舉措。
此外,各地紛紛出臺利好政策,以真金白銀助力低空經濟發展。安徽省合肥市提出對開設經民航部門審批的載人eVTOL航線的企業分類別給予補貼,其中觀光旅游類航線每人每架次100元;重慶市開展低空飛行消費周,今年共發放3000萬元低空飛行消費券,活動期間拉動消費超5億元;江蘇省蘇州市支持低空載人觀光,對開通觀光航線的企業,每增加一條新航線給予2萬元補助,每家企業最高50萬元。
在應用場景拓展方面,多地打出特色牌。浙江省提出支持發展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觀光、熱氣球環游、滑翔傘運動等低空農文旅活動;四川省支持建設航空運動體驗基地和航空飛行營地,舉辦大型航空體育和無人飛行器等賽事活動;海南省提出拓展低空飛行器旅游觀光場景,支持海口、三亞等環島旅游公路沿線市縣,結合驛站布局開通直升機、eVTOL、飛行汽車等低空旅游觀光線路。
行業亟須規范標準
中國互聯網協會標準工作辦公室主任、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首席專家續合元表示,低空經濟當前產業鏈過長分散、主體力量薄弱。未來的低空經濟,面臨低空運行安全和空域開放度不足等問題。
面對龐大的低空經濟市場,安全是低空文旅產業的生命線。尤其是低空旅游天然具有高風險性,近兩年偶發的事故案例暴露了不少安全隱患。
深思實驗室主任楊軍認為,產業要實現規模化發展,首先要制定相關標準。標準的建立需要大量的科研研發和數據支撐。
面對龐大的市場,中航(成都)無人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設計師鄭勇峰建議,應加快制定低空經濟領域傳感探測的技術標準和行業規范,制定飛行器正常及應急處置規范和飛行參數監控標準。
規模化場景缺失則是另一重阻礙。續合元表示,當前低空消費市場的關鍵挑戰在于文化旅游、載人飛行等潛力型應用雖已萌芽,但預期價值尚未明朗。真正具備商業驅動力、可規模化的場景仍不清晰,不利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。
縱橫股份董事長助理、深圳縱橫無人機公司總經理程偉表示:“中國低空經濟的發展,可先應用于政務系統,通過部署包括無人值守系統及智能管控平臺,實現實時巡檢,解決城市治理問題,逐漸向民用級發展。”
戴煒建議,應拓展低空產品應用與消費。要把低空經濟和擴大內需相結合,加強前瞻性研判,深入拓展新興服務、特色服務,布局新業態,破除需求側限制低空消費的因素。在需求端培養新的消費習慣,促進低空經濟走向大眾消費市場。
從飛機一躍而下體驗跳傘樂趣,在直升機上俯瞰山河,于城市煙火中欣賞一場無人機燈光秀……近年來,我國低空經濟在政策利好與技術進步的雙重驅動下,迎來了快速增長期。科技賦能下,低空文旅從單一觀光向“吃住游購”全鏈條延伸。
應用場景多點開花
隨著各地低空文旅項目上新,低空經濟以云端視角持續點燃消費熱情,其中以載人直升機為主的低空觀光項目正從小眾體驗邁向大眾消費。重慶市巫山縣開通了直升機俯瞰長江三峽項目;江蘇省蘇州市開通了金雞湖、蘇州古城等低空觀光航線;安徽省肥西縣祥源·花世界旅游度假區正在打造空中賞花項目,為游客提供“空中觀花海,云端瞰江淮”的全新體驗……
賽迪顧問預測,我國低空經濟規模有望在2025年跨越8500億元大關,2026年有望達到萬億元級別。同時,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深度不斷拓展,不僅豐富了文旅業態,也帶動了餐飲、住宿等消費。
此外,大型無人運輸機研發制造、航空訓練模擬仿真研制、低空醫療及外賣配送等“無人機+有人機”一體化應急救援等低空經濟場景也已在一些地區開始開展。去年夏天,長城八達嶺段與外賣平臺開通無人機“空中走廊”,為長城上的游客提供防暑降溫、應急藥物等配送服務,據介紹,該無人機航線的開通將步行需30分鐘的爬升路程縮短成5分鐘坦途,既滿足游客需求也極大提升了緊急情況下的救援效率。
低空物流正在拓展即時送達的邊界,將“遙不可及”變為“觸手可及”。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航空物流分會統計,2024年,我國新開低空物流航線超過140條。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成都等多個城市開通了20多條快遞、外賣運輸航線,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。
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秘書長戴煒在2025中國互聯網大會低空經濟論壇上表示,在人工智能等新興數智技術的賦能下,基于深度學習算法的智能飛控系統,能夠實現無人機在復雜環境下的自主避障、精準定位與任務執行,大數據的應用幫助企業科學定制低空旅游線路、滿足特定需求的物流配送方案等,促進低空經濟市場的發展。
政策賦能行業發展
低空文旅的“騰飛”離不開政策賦能。今年,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》明確支持低空消費發展,各地因地制宜推出支持低空文旅發展的各項舉措。
2024年3月,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印發《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(2024—2030年)》,建設現代化通用航空先進制造業集群;中國民航局、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個部門分別在機場建設、城市數字化等領域推出相關舉措。
此外,各地紛紛出臺利好政策,以真金白銀助力低空經濟發展。安徽省合肥市提出對開設經民航部門審批的載人eVTOL航線的企業分類別給予補貼,其中觀光旅游類航線每人每架次100元;重慶市開展低空飛行消費周,今年共發放3000萬元低空飛行消費券,活動期間拉動消費超5億元;江蘇省蘇州市支持低空載人觀光,對開通觀光航線的企業,每增加一條新航線給予2萬元補助,每家企業最高50萬元。
在應用場景拓展方面,多地打出特色牌。浙江省提出支持發展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觀光、熱氣球環游、滑翔傘運動等低空農文旅活動;四川省支持建設航空運動體驗基地和航空飛行營地,舉辦大型航空體育和無人飛行器等賽事活動;海南省提出拓展低空飛行器旅游觀光場景,支持海口、三亞等環島旅游公路沿線市縣,結合驛站布局開通直升機、eVTOL、飛行汽車等低空旅游觀光線路。
行業亟須規范標準
中國互聯網協會標準工作辦公室主任、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首席專家續合元表示,低空經濟當前產業鏈過長分散、主體力量薄弱。未來的低空經濟,面臨低空運行安全和空域開放度不足等問題。
面對龐大的低空經濟市場,安全是低空文旅產業的生命線。尤其是低空旅游天然具有高風險性,近兩年偶發的事故案例暴露了不少安全隱患。
深思實驗室主任楊軍認為,產業要實現規模化發展,首先要制定相關標準。標準的建立需要大量的科研研發和數據支撐。
面對龐大的市場,中航(成都)無人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設計師鄭勇峰建議,應加快制定低空經濟領域傳感探測的技術標準和行業規范,制定飛行器正常及應急處置規范和飛行參數監控標準。
規模化場景缺失則是另一重阻礙。續合元表示,當前低空消費市場的關鍵挑戰在于文化旅游、載人飛行等潛力型應用雖已萌芽,但預期價值尚未明朗。真正具備商業驅動力、可規模化的場景仍不清晰,不利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。
縱橫股份董事長助理、深圳縱橫無人機公司總經理程偉表示:“中國低空經濟的發展,可先應用于政務系統,通過部署包括無人值守系統及智能管控平臺,實現實時巡檢,解決城市治理問題,逐漸向民用級發展。”
戴煒建議,應拓展低空產品應用與消費。要把低空經濟和擴大內需相結合,加強前瞻性研判,深入拓展新興服務、特色服務,布局新業態,破除需求側限制低空消費的因素。在需求端培養新的消費習慣,促進低空經濟走向大眾消費市場。
- 以云端視角持續點燃消費熱情低空經濟加速起飛 (2025-07-30)
- 選兒童太陽鏡不要只挑萌款(2025-07-01)
- 食品盲盒要走上規范發展的明路(2025-06-26)
-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提醒選購兒童推車要避開安全風險 (2025-06-25)
- 浙江省寧波市計量測試研究院提示警惕食物的“酒駕陷阱” (2025-06-25)